鼓乐声声,丝竹响亮,姑娘裙裾飞扬,小伙子展臂跃动……来到于田县,不能错过热情洋溢的赛乃姆表演。对于田当地群众来说,赛乃姆不仅是歌舞盛宴,还是长久以来百姓对生产劳动、民俗风情、人生智慧的记录和表达。
缓缓流淌的克里雅河哺育着绿洲,也滋养出于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传统技艺、体育运动、音乐、舞蹈等。据于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分别是赛乃姆(和田赛乃姆)、维吾尔族服饰、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还有4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个地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7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维吾尔族服饰。于田县文化馆提供
和田赛乃姆是当地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包含歌、舞、乐,展现着自然生态、人文风俗、礼仪生活,也记录了新疆歌舞的发展历史。赛乃姆是非常即兴的表演,不需要固定的舞台和程式,一人、多人、群体,在田间地头、乡村街道随时可以开始一场赛乃姆,在独它尔、热瓦普、手鼓、唢呐、萨塔尔的伴奏下,边唱边跳。
历史上风靡的于阗乐舞,在今天的和田赛乃姆中还保留着印迹,这也让它在表演上区别于新疆其他地区的赛乃姆。
在于田县,每逢重要节日和婚嫁等喜事,妇女们就会带上水杯一般大小、名叫克奇克太里拜克的小帽,穿上箭服,将于田维吾尔族服饰独有的特色展示出来。
在2021年举行的19省市对口援疆非遗展上,传承人在和田展区现场制作小帽,引得观众惊叹,这种用皮、绸缎和绒布缝制的小帽在当地只有已婚的女子才会佩戴,它既是服饰的一部分,也是区分年龄的标识。
克奇克太里拜克小帽。于田县文化馆提供
箭服的名字源于它的服饰元素,在开襟长衫的胸部有对称排列的箭头形天蓝色绸布条图案,领口、袖口也都有蓝色布包边,整件衣服没有纽扣。据研究分析,箭服应该是古代打仗、狩猎时穿的衣服,胸前的图案原来是箭袋,后来演变成装饰。
维吾尔族服饰。于田县文化馆提供
维吾尔族曲棍球是农民在农闲和节日时热衷的体育运动,它的赛制和弯曲的球杆与其他地区的曲棍球项目大同小异,独特的地方是它使用的两种球:一种是白天比赛用球,用棉花或羊毛做球心,外面包上布缝制成球形;一种是夜间比赛用球,取自柳树或杨树上的菌体,晒干后锉磨成球形,比赛中点燃球,击打时火星飞溅,像我国传统技艺“打铁花”的视觉效果,夜晚场面十分震撼。
于田县针对曲棍球运动在县、乡镇、村开展了多层次的活动、赛事,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促进了团结和谐。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于田县就组织各乡村进行冰上曲棍球赛为冬奥助力。
维吾尔族曲棍球。于田县文化馆提供
“曲棍球作为县里的优势项目,在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获得过第一名。”于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说。
维吾尔族曲棍球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它为研究新疆乃至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样本。
木雕杯具。于田县文化馆提供
近年来,于田县通过开办非遗培训班、非遗作品展览、非遗赛事、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建立等方式,大力扶持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通过木雕制作技艺、大门制作技艺、铁器制作技艺、饰品制作等的传承工作,吸引年轻人学好手艺,实现就业,稳固他们的收入,激励他们的创作动力。